8月2日,驻多米尼克大使储茂明在多主流媒体《纪事报》发表署名文章《中国式现代化助力应对气候挑战》,向多各界宣介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并重点阐释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全文译文如下:
上周,我在本专栏撰文向各位读者介绍了有关二十届三中全会的情况。当前,这次重要会议的丰富成果仍在引发国际社会的关注和热议。毫无疑问,中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方针举措将在各个领域带给世界积极影响。
生态保护和气候治理就是其中的一大重要方面。全会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要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
中华文明历来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力推进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下,中国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在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方面持续迈出坚实步伐。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正在中国大地上展开。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改善空气质量速度最快的国家,蓝天更多了。中国实现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连续40年双增长,大地更绿了。2023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较2012年下降超35%,全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已占总装机的52.9%,绿色转型更快了。
面对全球生态环境挑战,人类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中国是生态文明的践行者,是气候治理的行动派,也是全球环境治理的引领者。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面临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治理污染等多重任务,但仍克服万难,认真履行《框架公约》体系下相关义务,全面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承诺将用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降幅。当前,中国已成为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是对全球臭氧层保护贡献最大的国家,是世界节能和利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第一大国。
近期,“贝丽尔”飓风肆虐加勒比地区,许多国家因此遭受惨重损失。据悉,我们可能正在遭遇有史以来最活跃的一个飓风季,而这仅仅是包括多米尼克在内的小岛屿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气候挑战的一个缩影。多总理斯凯里特在近期的一份讲话中呼吁国际社会进一步团结,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变,这同中方的观点不谋而合。今年3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见来访的斯凯里特总理时指出,中方重视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关切和诉求。5月,中国政府代表、外交部副部长马朝旭出席安提瓜和巴布达举办的第四次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国际会议。他指出,气候变化是小岛国面临的生存威胁,我们要坚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巴黎协定》确定的目标和原则,共同推动《公约》第29次缔约方大会取得积极成果,助力小岛国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和韧性。中方愿同各方一道,积极落实《安巴议程》,全力支持小岛国迈向更具韧性的持久繁荣,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作为“全球南方”的一员,中国始终同包括小岛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同呼吸、共命运。下一步,中国将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不断加大南南合作力度,继续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